人物身高設定
設計人物時,身高也是設定的一部分。如果人物比例不是像海賊王一樣誇張的話,可能需要有一定準則才能做出良好對比。
少女漫《小雞之戀》中,女主角身高142cm,男主角身高192cm:
要如何知道這樣的身高設定是否合理,作畫時應該畫出怎樣的身高差?
成年人身高常模
參考教育部7–23歲中小學男/女學生身高百分等級常模
台灣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73cm,成年女性平均身高160cm
再利用68–95–99.7法則,可以估算出男性身高標準差為4.5cm,女性身高標準差為4cm。
再以三個標準差為分界,可以界定出「正常範圍」的身高,男約為160-187cm,女約為148-172cm。也就是說男性身高下限約為女性平均身高,女性身高上限約為男性平均身高。
如果要設計嬌小的男/女性,分別以 3 個標準差的 160cm 與 148cm 為分界,身高在這數字附近大約是恰到好處的矮,再低則是真正的矮。如果要設計身材較高大的角色,則分別落在 187cm 與 172cm 附近。若是設計田徑選手/超級名模,則身高區間可以再往上 3 個標準差左右,男 187-200cm,女 172-184cm。
以小雞之戀而言,兩位主角都在4個標準差的位置,確實是一高一矮。反之如果是男200cm, 女150cm,就只是男角長得太高的問題了。
兒童身高常模
設定小孩的身高更是困難,因為兒童的身高會隨年齡而不同
教育部的身高百分等級常模只提供到7歲,其餘必須參考兒童身長曲線 (0–7歲)。
出生(0歲):男50cm、女50cm
1歲:男76cm、女74cm
4歲:男103.5cm、女103cm
再參考教育部的身高百分等級常模
9歲:男133cm、女132cm
13歲:男158cm、女155cm
16歲:男170cm、女159cm
可以發現其實男女的身高發展速度差不多,只是男性可以一路長高到16-17歲,而女性大約月經來之後一年(13-14歲) 身高便會停滯。
因此使用經驗公式可以一口氣解決男童/女童的身高:
適用條件:男性0-17歲、女性0-14歲 (單位: 公分)
身高 = 50 + 年齡 + 年齡開根號*25
此公式算出的結果為:0歲 50cm、1歲 76cm、4歲 104cm、9歲 134cm、13歲 153cm、14歲 157.5cm、15歲 162cm、16歲 166cm、17歲 170cm。
此公式的優點是不論男女,只要在適用範圍內,可以直接借由年齡得到對應身高,且不用找生長曲線來對表。缺點是忽略了青春期第二次長高的高峰,導致青春期前高估、青春期後低估。
以間諜家家酒的安妮亞為例,實際年齡4-5歲,身高99.5cm。按照公式標準身高應為107.5cm,故安妮亞算是體型較為嬌小的小孩。
身高差
回到成年人,如果要把兩位身高不同的角色畫在一起,要如何知道相對高度。首先因為作品中頭身比的不同,可能差異甚大,這裡只討論接近現實頭身比。
根據勞動局發布的台灣地區靜態二維頭部尺寸資料庫,頭的長度(頭頂至下頦)約為24cm,其他標記位置(從下頦算起):嘴唇 4cm、鼻尖 8cm、鼻根 12cm (約為眼睛位置)。因此可以得到一個以4cm為差距的比例尺。
以下是一高一矮的角色並排站,矮的角色眼睛/頭頂的對應位置
身高差4cm:眼睛對應鼻尖高度
身高差8cm:眼睛對應嘴唇高度
身高差12cm:眼睛對應下巴高度,即為差半顆頭
身高差16cm:頭頂對應鼻尖高度
身高差20cm:頭頂對應嘴唇高度
身高差24cm:差一顆頭
回到《小雞之戀》男女主角相差50cm,在作畫時應畫成相差兩顆頭,封面圖片畫得稍誇張一些,或許是為了創造更強的效果。